在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开了16年公交车的吴洪伟,最近换了份新工作——无人驾驶公交车安全员。
6月28日,济南首条L4级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公交线路——智能网联公交2号线正式向市民乘客开启预约体验,吴洪伟也走上了新岗位。
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赋能交通出行的大势所趋,是引领产业变革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。相比乘用车,无人驾驶商用车的应用推进更加迅速,应用领域也更加明确。烟台玲珑集团车路云一体化测试基地加快建设,投用后将成为国内首批权威认证基地;无人配送车陆续上路,全省累计投放超700辆……
无人驾驶走向商业化还需要迈过几道坎?记者进行了蹲点采访。
“聪明车”开上“智慧路”
按照我国202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《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》,驾驶自动化分为6级:L0至L2为驾驶辅助,驾驶员需全程监控驾驶;L3是有条件自动驾驶,驾驶员在紧急情况时执行接管;L4为高度自动驾驶;L5为完全自动驾驶。
何谓高度无人驾驶?济南公交集团技术管理部部长刘珂说,“简单说,就是在无人驾驶过程中,车内不保留方向盘、刹车等驾驶装置,更没有驾驶室。”
虽然没了驾驶室,但L4级无人驾驶公交车还是没法做到真正“无人”。
就拿济南公交集团已经上路的两辆L4级无人驾驶公交车来说,每辆车都配备了一名安全员。“做安全员并不比开车轻松,要对路况充分了解,时刻关注车辆运行情况,比开车时更紧张。”吴洪伟说。
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,针对无人驾驶,今年山东布局启动了三类试点,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,推动无人驾驶实现全场景多领域突破。
“济南、青岛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将统筹路侧设施、车端设备、云控平台投资建设,将‘聪明的车’和‘智慧的路’有机结合起来。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滕双兴说,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到2026年,完成200公里道路、117个路口网联设施建设,部署无人驾驶车辆150辆以上,联网社会车辆2万辆;青岛西海岸新区到2027年,完成300公里道路、200个路口网联设施建设,部署无人驾驶车辆500辆以上,联网社会车辆3万辆。
无人驾驶能过安全关吗?
提及无人驾驶,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技术的完善程度。“从上路测试的情况来看,目前还未出现过需要安全员介入处理的情况。”济南公交集团北部公司工作人员赵正曜说。
“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,我们可以保证超过60%—70%的司机,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,还是比不上老司机。”一家知名客车研究院的研发人员李海洋(化名)说,比如无人驾驶客车将洒水车的水柱识别为障碍物导致制动、将广告牌上的车辆识别为真实车辆导致制动等。
决策系统是车辆的“大脑”,通过反复学习,车辆就会在道路上愈发熟练。智驾平权的加速落地,为无人驾驶带来更多的实践案例和数据。数据越多,无人驾驶的能力就越强,这也是无人驾驶汽车“越跑越聪明”最主要的原因,安全性也会越来越高。
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认为,汽车行业上半场竞争是电动化,下半场竞争将是智能化,未来的车型一定都是智驾车型,智驾平权将迎来常态化。
特殊场景有望
率先实现商业化应用
炎炎夏日,预约体验L4级无人驾驶公交车的市民络绎不绝。“L4级无人驾驶公交车想要大规模投入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“公交迷”冯先生认为。
“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完全市场化,还有许多难点,比如对复杂场景的适应性需要提升、整车成本过高、路测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法律法规完善等。”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说。
社会的认可度也有待观察。“无人驾驶普及可能会影响我们就业。”网约车司机刘哲(化名)表达了这样的担忧。一名乘客则表示,“相较无人驾驶公交车,司机和我坐在同一辆车上,更让我觉得安全”。
王鹏认为,虽然无人驾驶汽车使传统驾驶岗位需求降低,但会催生自动驾驶车辆的维护和操作、数据分析师等岗位。
无人驾驶可能还有相对漫长的路要走,但在特殊场景中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。在青岛港,无人驾驶IGV智能平板运输车,将工作效率提升23.5%,每年减少碳排放400余吨。
记者了解到,今年山东布局启动的三类试点中,第一类试点是全省域城市末端无人配送,推动各地加快开放路权,联合各大快递物流企业,规模化开展城市快递分拨中心到社区快递网点的无人配送,并逐步拓展到生鲜、医药、快消品等领域。到2027年,山东计划部署1.5万辆以上低速无人配送车,形成全国首个全省域范围应用样板,打造无人驾驶特色品牌。山东今年还将重点在智慧物流、智慧港口、智慧环卫、智慧交管等领域开展无人驾驶场景应用,蹚出成熟可行的商业化模式。
“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,推动我省无人驾驶实现全场景多领域突破,形成以市场吸引产业、以产业拓展场景的良性循环,打造智慧出行山东‘名片’。”滕双兴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