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从举办的“服务跨国公司 山东在行动”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省利用外资保持高位稳定,累计实际使用外资772.6亿美元。
近年来,跨国公司坚定深耕山东、兴业发展,带来了先进技术、高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,已成为山东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跨国公司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山东2769家规上工业外资企业,以7%的数量贡献了全省规上工业企业14.2%的营业收入、22.6%的利润和14.9%的就业。德国汉高乐泰、英国阿斯利康、韩国现代、美国惠普、日本小松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扎根山东,新加坡金鹰集团持续增资27次,带动形成了新材料、汽车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工程机械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。
跨国公司有力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培育。据统计,2020年到2023年,山东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从每年4.6万人增加到6.5万人,增长41.3%;研发投入从182.9亿元增加到233.6亿元,增长27.7%,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,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积极贡献。目前,全省共有外资研发中心60家,有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。比如,山东中金岭南与加拿大BBA公司、法国液化空气公司围绕“富氧底吹炉音速供氧技术”展开深度合作,将有力提升我省有色金属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水平。
跨国公司有力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提升。山东围绕高端化工及新材料、汽车及新能源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,一批高质量制造业项目持续增资。德国汉高乐泰累计增资1亿美元,建设汉高集团国内最大规模的高端胶黏剂生产基地“鲲鹏工厂”,山东在高端化工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巩固;日本小松在济宁新建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,打造小松全球首个“主机+配套”高度融合项目,吸引大京机械、兴和机械等5家外资企业和多家内资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,有效提升了现代化工程机械产业层级。